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金融排斥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

2015-03-26 张国俊 周春山 SYSU城市化研究院

  本期内容来自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张国俊、周春山老师,是珠三角系列的第二十一篇,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综合指数,并结合ESDA法探讨其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以期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简介:

  张国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274457009@qq.com;

  周春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

  金融排斥是与金融包容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由于缺乏足够的方式或途径接触主流金融机构以满足必要金融需求的一种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金融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资本嫌贫爱富的本性促使全球金融业在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时,选择关闭一些偏远地区的分支机构,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一举措使一些贫困地区及脆弱群体(如弱势、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引发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关注。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金融业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广东省各主要金融总量指标一直稳居全国之首,并保持至今。然而,省域内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包容发展。金融排斥程度的区域过度差异易导致显著的马太效应,阻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问题由此引起人们重视。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综合指数,并结合ESDA法探讨其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以期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1
金融排斥度的测算

  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以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和服务人员数的相应指标表示,以衡量某一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度;金融服务的使用度主要通过存、贷款余额相关数据体现;金融服务的效用度指标采用的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与GDP比值,以此反映金融服务的使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表1)。这三个维度值越高,表明金融排斥程度越低。


  测算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网点和服务人员的地理分布对金融排斥度的影响力最大且逐步加强。从3个时间断面的各维度权重值看,渗透度的权重值在3个维度中的比重较大,且呈逐步增长趋势,分别为0.36、0.44、0.49;使用度的权重值稳中有降,分别为0.44、0.44、0.38;效用度的权重值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分别为0.20、0.12、0.13。从单个指标权重值的大小看,指标(3)-(7)在3个时间断面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值始终保持较高的比重。其中,每万平方公里的金融机构网点数和服务人员数的权重值呈逐步增长态势,人均存、贷款指标的权重稳中有降,而人均储蓄存款的权重逐渐下降。无论从指标权重还是维度权重值看,金融机构的网点和服务人员的地理指向性是影响金融排斥程度强弱的重要因素。


2
金融排斥的时序演变特征


(1)从市际差异看,广东省金融排斥度的空间差异大、且相对稳定。

  通过比较广东省21个地级市3个时间断面的统计描述(表2),从平均值和总值看,金融排斥度的平均值均在0.7以上,平均水平偏高,排斥度总体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看,金融排斥度区间范围由最小值(0.015)到最大值(0.999),两者之间相差66.53倍之多,说明排斥度市际间差异大;从标准差的变化趋势看,呈逐渐缩小趋势,说明金融排斥的市际差异在缩小。其中,深圳、广州的金融排斥度水平最低,其值均小于0.400。由于这两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发达的金融市场、分布密集的金融机构等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使这两市的金融服务3个维度值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金融排斥度水平远远低于其它19个市。3个时间断面的排斥度值均在0.920以上的城市数量由2002年的9个增加到2007年和2012年的12个,分别是肇庆、粤西、粤北和粤东的梅州、揭阳、河源、潮州和汕尾。


(2)从区域差异看,珠三角的金融排斥度平均值最低,但呈现逐渐增长态势。

  从金融排斥综合指数所代表的金融排斥程度看(图1),珠三角的金融排斥度平均水平最低。但时序变化表明,珠三角金融排斥程度有所增加,由2002年的0.464增加到2007年、2012年的0.496、0.576。其中,除了深圳的金融排斥水平在2个时间段均下降外,其余8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粤东、粤北、粤西外围地区的金融排斥度平均水平分别出现持续增加和先增后减的状况,粤东由2002年的0.921上升到2007年的0.928,2012年上升到0.931。3个时间断面的粤北、粤西的排斥度平均水平分别为0.919、0.945、0.940和0.946、0.957、0.951。这表明金融排斥度的区域差异在逐步缩小。珠三角地区排斥度增加与银行机构网点的撤并及其产业转移有关,外围地区因2007年开始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措施,而使这些地区的排斥度水平有所下降。

(3)从阶段特征看,金融排斥度水平前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后期总体水平变化不大。

  与2002年相比,2007年金融排斥度水平除了深圳等8个市下降之外,其余13个城市的金融排斥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与商业银行在前期(2002-2007年),出于强化内控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增强竞争实力,大规模在全省范围内撤并低效网点有关。这一时期,商业银行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共撤销了1534家营业网点,全省除了深圳、云浮的银行网点分别增加128家和6家外,其余城市的营业网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人均金融服务人员数也相应降低。由于前期渗透度的维度值在金融排斥的总体评价中的权重增长较大,因此网点的撤并对总排斥度产生的影响也相应增强,表现出全省排斥度水平整体范围的增加。后期(2007-2012年),金融排斥度的总体水平变化虽较大,但四大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珠三角整体增幅最大,外围地区稳中有降。其中,8个城市的排斥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深圳外,其余7个排斥度水平下降城市均在外围地区,包括粤北、粤西的阳江、茂名、云浮和粤东的河源、梅州。


3

金融排斥的空间演变特征


(1)从总体格局看,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通过计算3个时间断面的金融排斥度的Moran^' s I和General G 估计值(表3),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市际间的金融排斥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金融排斥度较高的城市和较低的城市均趋于相邻。同时,通过观察Moran^' s I估计值变动的趋势,发现其值的大小差异不大,但整体呈现下降态势,表明金融排斥度的集聚格局相对稳定,但集聚程度稍有弱化趋势。通过General G估计值发现,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存在比较显著的低值集聚。从3个时间断面的总体演变格局看,金融排斥度低值集聚区始终锁定在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中山这6个城市,它们均属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反映了金融排斥度低水平状态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从集聚格局演化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通过冷热点分析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度空间格局的集聚演化(图2),发现三个时间断面的冷热点区的总体变化不大,保持相对稳定的集聚态势。说明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综合水平的整个格局演化过程比较平稳,热点区格局和冷点区格局在地域范围内变化不大,仅仅在数量上有细微的变化。


  热点区,即金融排斥度值高的地区。从3个年份看,热点区的空间格局演变基本保持稳定,呈东西走向分布。区域单元数为10个,土地面积占全省的54.6%。主要集中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粤东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河源和粤北的韶关。金融机构网点设置和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比例的持续降低使这些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没有得到有效改善。10个热点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数、服务人员数由2002年的5788个(占全省比例34.5%)、65003人(占比29.8%)发展变化为2007年的4885个(占比32%)、62664人(占比25.9%)和2012年的4706个(占比30.4%)、64192人(占比22.4%)。同时,从地理区位看,热点区都远离金融业发达的广州、深圳,地缘优势的缺乏使得这些地区接受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次热区集中在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粤北的清远、粤西的云浮和珠三角的肇庆,空间集聚的演变格局稳定,三个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3.3%。肇庆虽与地理位置相邻的佛山同属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但肇庆的金融渗透度指标(金融机构网点数和服务人员数)却远远低于佛山。与佛山相比,肇庆三个时间断面的网点数和服务人员数均仅占佛山的30%左右。


  冷点区、次冷区在空间格局上牢牢稳固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地区。冷点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0.6%。次冷区包括江门和惠州,土地面积占11.5%。冷点、次冷点区属于广东省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对全省各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统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这些地区凭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旺盛的资金需求和大量的金融人才等优势金融资源的集聚,金融排斥程度普遍较低,与经济发达程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耦合性。


4
对策建议


(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降低金融排斥程度、缩小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银行网点的撤并和服务人员的精简是出于经营战略目的,而由此产生的金融排斥甚至是社会排斥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商业银行如何在“经济人”与“社会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从根本上还需要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


(2)发展微观金融是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排斥度高的有效手段。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普遍较高,加强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金融改革、壮大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大力推进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将有助于这些地区金融排斥水平的降低。


(3)加强政府管制是降低金融排斥度区域差异的重要保证。通过实施差异性的金融政策降低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促进地区间、城乡间金融资源的整合。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向,为降低区域金融排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广东省政府实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腾笼换鸟”政策,应统筹珠三角与外围地区的项目安排,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合理流动,降低欠发达地区金融排斥水平。


(4)优化制度与文化环境是缓解金融排斥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条例、章程等,规范微观经济主体信用行为,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融资行为,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信用意识、培育良好的银企关系,优化地方信用制度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非正式制度,积极培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们的经营理念、投融资意识等现代信用文化,激发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改善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软环境,有助于缓解地区金融排斥度高的困局。


①文中权重计算采用熵值法,金融排斥综合指数借鉴HDI法。

②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